中文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综合小百科   
[0] 评论[0] 编辑

会泽会馆

会泽会馆是清代会馆建筑群。位于云南会泽县。主要为八大会馆,分别是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中文名称会泽会馆
开放时间全天
地理位置云南会泽县
朝 代清代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会泽会馆位于云南省会泽县境内。会泽会馆,历史上,会泽的制铜业非常发达。东汉时期,“堂狼铜洗”便已声名远播。明朝嘉靖年间铸造的“嘉靖通宝”开炉纪念铜币名扬四海,被尊为“世界古币之最”。至明清时期,曲靖会泽已发展成为众人向往的“淘金地”。清朝中叶,会泽俨然成为清政府的“经济特区”。铜业的发达,使人们自四面八方迁居会泽,云南曲靖会泽因此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汇集10省不同风格的“会馆文化”。其中的江西会馆(万寿宫)古建筑,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风貌,集建筑、木雕、铜雕、砖雕精华为一体,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线条流畅,是清代古建筑之精华,以雄奇秀美著称于世,被录入《中国瑰宝》。 2006年05月25日,会泽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钱王之乡编辑本段

  会泽,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昆明的东北部,县城距昆明市区200多公里。

  会泽因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之利,西汉时期就归建制,在发展中成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站和中央政府铸币铜料的主供地。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今会泽)产铜占全省的72%。会泽是滇铜的最大集散中心和铜产品加工与铸币中心。“滇铜甲天下”,东川府(会泽)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宝源、宝泉两局铸币,故称之为“万里京运第一城”。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

  会泽以“天南铜都”著称于世。早在3000多年前,滇铜就已开发利用,并远运到中原。宋、五代时期,朝廷就派太监到矿山“督办”。会泽首创的镍铜合金——白铜,就早于欧洲15个世纪。可以说,会泽的历史,就是一部3000年开采、冶炼、鼓铸、运铜的历史。

  《云南行政纪实》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于云南造钱,是云南铸币的开始(这前云南流通贝币)。为纪念开炉,用黄铜铸造了一枚直径57.8厘米、厚3.5厘米、方孔边长10.5厘米、重达43千克的方孔圆钱。币面铸“嘉靖通宝”四字,每字边长7厘米,对读,为魏碑书体,古朴凝重。经专家鉴定属“纪念币”性质,有识之士认为其不仅具有“钱范”的作用,而且为至今民办上最大、最重的金属古币,堪称“钱王”。雍正十二年,会泽成立“宝云”铸钱局时,这枚“钱王”就悬挂于铸钱局大门额上,新中国成立后才取下置于县委办公室。

  清雍、乾时期,会泽(东川府)这个地处乌蒙山脉主峰腹地,崇山峻岭交通极其不便的地方,却设有新、旧“宝云”两个铸钱局,这是仅次于北京中央铸局的“中国第二大铸钱局”,铸造“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后来,这两个钱局改称“宝东钱局”,铸造钱币前后历时200多年,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会泽铜业在清廷国家财政金融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11月,在旧钱局遗址地表1.8米的地下,曾挖掘出钱币、铸模、铅锭、坩埚以及铸炉4座,炉形基本完整。

会馆文化编辑本段

  由于朝廷推行铜钱货币,极大推动了会泽铜商经济的发展,全国十省八府在会泽设立专门的办铜机构采办京铜,各地的官绅、富贾、工匠、平民也开始聚集会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的各地会馆逐件开始建立。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会泽共有省级会馆11处,府级会馆7处,县级会馆2处,其中县城八大会馆最为出名,分别是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

  不同风格的会馆建筑,多种民族的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融各省之长又结合会泽实际建盖的民居民宅,透出了会泽多元文化及民族风情的品格和韵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会馆文化别具一格。

会馆建筑编辑本段

江西会馆

  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俗称江西庙,又称江西会馆。坐落在会泽县城江西街中段,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万寿宫是会泽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总占地面积7549.92平方米,房屋44间,建筑面积2874平方米。

  万寿宫整个古建筑群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风貌,集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精华为一体,堪称云南古建之首,被录入《中华瑰宝》之列,还被编进了《中国旅游大典》中,它以雄、奇、秀、美而著称,乃清代古建筑之精华。

  湖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4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又募捐重修,总占地面积84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127.6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木结构,建筑群组规模庞大,风格独特,殿堂举架较高,布局合理,尤以镂空格扇门最为著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广会馆划归粮食部门管理使用得以完整保护,于2002年4月重新修复开放,再现会泽“铜商古都”的历史风貌。

湖广会馆

  寿佛寺: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俗称寿佛寺,又名东岳庙,系湖广籍众姓捐资建造的同乡会馆。坐落于会泽县城东门外宝善街,为会泽八大会馆之首。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4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又募捐重修,总占地面积84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127.6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木结构,建筑群组规模庞大,风格独特,殿堂举架较高,布局合理,尤以镂空格扇门最为著名。 主要建筑有乡贤祠,原在该馆中院,北屋三楹,南向,现祠宇尚存;文昌阁,在乡贤祠楼上,南向,现阁尚存,阁中奉“文昌帝君神位”;宝善堂,在后院中院,五楹,南向,东西翼以长廊,堂高宏敞。楚畹堂,在该馆西院,前后各三间;风雨怀人馆,在乡贤祠和文昌阁的后室,三间,建筑在高台上,从两侧斜廊而下,前后均可通达,传为曾文正公所布置;戏楼,在该馆正院之前,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为两湖同乡集会、公宴之地。民国以后,曾演义务戏数次,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诸名伶皆曾经在此演出过;子午井:在乡贤祠阶前有一口井,口径约2尺,深7丈有余,挖井时间不详。此井“子午二时汲则甘,余时则否”,故名“子午井”。

  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广会馆划归粮食部门管理使用得以完整保护,于2002年4月重新修复开放,再现会泽“铜商古都”的历史风貌。 2006年05月25日,会泽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云南会馆

  位于市区下走马街,由云南籍旅宜商人处资建造,始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至光簌三十年建成.宜宾建造的数十个外省市会馆中,以其富丽堂皇.规模宏大而独占鳌头,馆内建有大殿.侧殿.戏楼.书楼.花厅.文星楼.亭台.水池.假山.云南会馆融清代宫廷.民间建筑于一体,结构复杂,设计精巧,是一座具有很高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堪称建筑精品.可惜的是,解放后占用单位保护不力,多所损毁,现仅存大门.戏楼.书楼.文星楼等建筑。

 

福建会馆

  康熙五十年(1721)福建人简聿宁、卢定俊到蒙自经商,后闽人逐渐增多。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集资构会,嘉庆六年(1801)兴建会馆。原址在蒙自分司街(今早街),后遭火灾损毁后,迁建于现址---蒙自世发街12号。总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坐西向东,原有山门、两厢、中殿、正殿、左右厢房及两套间二进二院建筑。民国九年(1920),土匪攻打蒙自,火烧世发街、铁货街,福建会馆山门、中殿被毁,现存正殿、左右厢房及两套间。正殿为单檐硬山顶,穿斗与抬梁结合式梁架,彻上明造,用柱18棵,高约8米,面阔3间长12.30米,进深3间10米。前檐走廊套卷棚厅。不施斗拱,装修华丽,雀替、额枋均浮雕花卉。屋顶正脊全用镂雕花砖,垂带式踏道5级。左右厢房各为单檐硬山顶二层楼房,高约6米,通面阔8.5米,进深4.6米,三开间,一进间,原中殿两山还各保存有一间套间平房,整个福建会馆现存5个单体建筑。

 

南京会馆

  南京会馆占地23000余平方米。内中建有 白衣阁、 吕祖阁、 斗姆阁和 武侯祠4个建筑组群,
统称为江南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作扩建。

  吕祖阁所属建筑江南会馆的面局设置,大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之感。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回郎假山等景置甚多,为骚人墨客吟咏聚集之所。正殿东边为隶书,阳刻“岳阳正望”;西边为楷书,阳刻“高驾黄鹤”;阁楼上正中阳刻,颜体“德积三军”木匾。

  1986年县人民政府公布吕祖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建筑编辑本段

会泽文庙

  会泽文庙位于会泽县城南门外的灵璧山麓。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完工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康熙历时33年。整个文庙建筑群,包括大成殿、崇圣祠、文昌阁、魁星阁、乡贤词祠、名宦祠、明伦堂等殿堂以及仪门,牌坊等众多附属建筑,占地73亩,建筑面积3436.5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多,在全省都是罕见的。

  

文昌宫

  文昌宫位于县城西南金钟山巅,始建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占地面积5743.9平方米。文昌宫是我县古代典型建筑群落之一,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起伏而建,气势雄伟,殿厅、亭阁错落有致,灵活多变,整个建筑以排楼、魁阁、戏台、对厅、大殿为主体,附属建筑有厢房、耳房、花园、回廊等。排楼为二重檐穿斗式木石结构,正中悬一圆额书有“登峰造极”,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更显现得雄奇。魁阁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楼阁式建筑,前檐二重,后檐三重,形制特殊,前檐大门上方悬挂“文昌宫”3字。文昌宫内院中,戏台、对厅、正殿排列在同一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因山势高低起伏而一殿高于一殿,戏台临山崖而建,后台还设置一走廊,人在廊内就可凭栏远眺鳞次栉比的县城,整个金钟坝子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文昌宫正殿前檐正中挂有“天上文衡”匾额,两檐上挂有木刻楹联,殿内塑有文昌帝君泥塑像及两童子塑像。正殿西侧为小花园,园内书房山墙下端正中嵌有光绪年间东川知府蔡元燮所撰《东川十景诗》石碑一通。金钟山文昌宫不仅有较好的人文景观,而且还有着极好的自然景观,苍松古柏,浓荫蔽天,楼台、亭、阁耸立,山石嶙峋,形态各异,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好似一幅丹青画卷。

  

西来寺

  西来寺位于县城西钟屏街西段,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比丘尼募建,祀释迦佛和弥勒佛。道光、光绪年间重修。1976年修建新大街时,街面经由院内通过,前殿被拆除,现仅存正殿及两庑,占地2500平方米,坐南向北。大殿属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装饰,屋顶两边吻兽,屋脊有宝顶。1984年宗教政策落实,比丘尼捐资按原样修葺,并新修了山门。山门置挑檐斗拱,为一斗三升,上下两层,并油饰彩绘协调。院内增添了匾额楹联,满院奇花异草,环境清新幽雅。殿内增塑了佛像,1990年从瑞丽接来玉佛一尊,1991年又从九华山接来药师、阿弥陀佛、地藏、阿南、迎叶等5尊坐佛。还从江苏订铸了一座铁鼎,摆放在寺中。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举办庙会,一些节日的盛大活动更是热闹非凡。西来寺成为县城内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1986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列表


0

本站全部内容禁止商业使用。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均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NC-SA 3.0 CN)许可协议下提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爨瓒    下一篇 曲艺协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