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综合小百科   
[0] 评论[0] 编辑

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世界卫生组织设立,是每一年的9月10日,是为了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2021年至2023年的主题是“通过行动创造希望”[1]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中文名世界预防自杀日
创建于奥地利
节日时间每年的9月10日[1]
外文名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
设立时间2003年

节日起源编辑本段

“世界预防自杀日”(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是由创建于奥地利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2003年开始设立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Ringel于1960年在维也纳成立的,1996年后总部改为轮流制,现总部在法国。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为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设立背景编辑本段

世界状况

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群第5位死因,是15-34岁的年轻人群的第一大死因。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从全球范围来看,自杀在众多死因排序中高居第13位。

据WHO的统计数字,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这意味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图自杀。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其中,男性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有:立陶宛、俄罗斯联邦、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标准:年自杀率>60/10万);女性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为:斯里兰卡、中国、匈牙利和爱沙尼亚等(标准:年自杀率>14/10万);部分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自杀率却非常低:年自杀率<1/10万,如秘鲁、埃及等。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每10万人中少于10人的,为低自杀率国家,每10万人中高于20人的,为高自杀率国家。李振涛说,在1993年以前的统计中,中国属于低自杀率国家。

生命的权利只有一次,导致施行自杀者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爱,是让自杀者悬崖勒马的一剂良方。

自杀已成为全球最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自杀问题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社会负担,“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了战争、冲突和凶杀导致死亡的总和。但这一问题通常没有受到公众应有的关注。这一数字是非常高的,每年全世界有近100万人自杀,而相当于这一数字20倍的人尝试过自杀,这些人承受着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后果。这一问题非常大,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社会负担。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有自杀企图或想法的人高达2000万。至2013年,自杀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国家的自杀人数增长迅速,达60%。

全球每年自杀的人数超70万。每一个自杀事件都属于公共卫生问题,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提高意识、正确教育并采取广泛的行动,能够降低世界范围内的自杀率。

自杀特点

根据专家对中国自杀者进行心理解剖分析,发现中国自杀者有以下特点: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五成八的自杀者为服用农药或鼠药,七成五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药,六成二的自杀者曾寻求医疗帮助;两成七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其亲朋好友中四成七曾出现过自杀行为;六成三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一成。

重要人群

专家认为,至少有3种人群在中国现阶段值得引起自杀预防的重视。

一是老年人。老年人自杀在中国自杀人群中居前4位,人步入老年后,往往贫、病、孤独接踵而至,再加上老年人脑部的变化,很容易产生轻生念头。

二是青少年。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青春期后期和假成人期,他们的情感往往起伏较大,心理素质不高,有可能诱发自杀。

三是经济条件、社会角色急剧下降的阶层。一些“白领”和高级“蓝领”的自杀意向和自杀企图在升高,很值得社会关注。

历年主题编辑本段

2023年——通过行动创造希望

2022年——通过行动创造希望

2021年——展现行动,创造希望——关爱心理健康在行动。

2020年——携手共进,预防自杀

2019年——40秒行动

2018年——共同行动 预防自杀

2017年——用您一分钟,挽救一个生命

2016年——联结、交流与关注

2015年——伸出援手,挽救生命

2014年——防止自杀,联系全世界

2013年——歧视:自杀预防工作的绊脚石

2012年——全球预防自杀:加强保护因素,唤醒生存希望

2011年——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

2010年——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全球携手预防自杀

2009年——社会文化因素与预防自杀

2008年——全球化思维、全国性计划、地方化行动

2007年——终生预防自杀

2006年——理解激发新希望

2005年——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2004年——拯救生命,重建希望

2003年——自杀一个都太多

诱发因素编辑本段

自杀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现象,从有自杀意念开始,到最终自杀死亡,这一过程受到包括心理、生物、环境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一直的研究结果来看,自杀的风险因素包括精神障碍患病史、生活应激事件以及严重躯体疾病等。

抑郁症

“抑郁症是自杀的头号杀手”,在自杀人群中,有近8成的人患有抑郁症。

另外,自杀造成的“后遗症”亦不容忽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一个人自杀平均会使六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据此测算,中国每年大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承受着因家人或亲友自杀死亡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其中大约有十三点五万名小于十七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的悲剧。专家认为,这种严重的心理影响会持续十余年,甚至会持续影响他们的后半生。

自杀误解

对于自杀,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误解,事实上有时会被一些假象弄得混淆不清。有关自杀的误解如下:

一、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事实上一般应该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与一个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可能使其产生相信的感觉,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一些重大问题,并缓解他们的压力,愿意花时间重新获得控制。

二、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正自杀

事实上大量的自杀身亡者曾经威胁过别人或者对他人公开过自己的想法。

三、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

事实上从自杀者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采取自杀行动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四、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事实上仅有小部分自杀未遂者或自杀成功者患有精神疾患。

五、想要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想死,他们只是想要逃离那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境况。大部分想过要自杀的人最终活了下去,然而他们都很高兴还活着。他们说他们并不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是想终止自己的痛苦。

六、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事实上自杀倾向没有遗传性,它是习得的或者是情境性的。

七、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

事实上大部分人只是在他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产生自杀企图,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要么克服这种想法,要么寻求帮助,要么死亡。如果他们自己能够从短时的威胁中恢复过来,学会适应与控制,就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八、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威胁可能结束

事实上自杀最危险的时候可能是情绪高涨时期,当想自杀的人严重抑郁后变得情绪活跃起来的时候。一个危险的迹象是在抑郁或者自杀未遂后出现“欣然”期。

九、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并和他人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的迹象

事实上大多数想自杀者在情绪好转后,才有精力开始作出一定的计划,安排他们的财产。这种个人财产的安排有时类似于最后愿望与遗嘱。

十、自杀总是一种冲动行为

事实上有些自杀是冲动行为,另一些则是在仔细考虑之后才实行的。

生存恐惧

最大的生存恐惧简单的说就是绝望,是一个人对现状或未来彻底失去生存勇气的绝望。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要想防止自杀,首先要防止产生绝望的土壤。有一些绝望基本与社会或他人无关,比如某人患了人类无能为力的疾病后对生活失去了勇气。这好像是他一个人的事,但我们也不能让他因此而自杀,因为他的一死了之,会把长久的遗憾和疼痛留给活着的人。我们应该帮助他战胜病魔,应该给他以关怀,应该尽力为他减轻痛苦,让他用自然的方法走完人生之路。有一些绝望既与个人有关,也与社会有关。比如恋爱、婚姻失败,经营破产,上当受骗等,这些人往往会选择自杀。怎样减轻他们的绝望感呢?我想,对于个人的责任,我们可开导他们擦干眼泪向前看,对于社会的责任,我们要通过法律、道德等多方因素改善生存环境,让生活更加理智、和谐,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让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让奸诈者越来越少。

除了这些,社会还应建立有效的绝望心理防范机制,如全民普及防范这方面的知识、设立个人心理危机咨询电话、建立自杀行为快速干预和抢救系统等。

预警信号

1、经常谈到自杀(要杀死自己);

2、总是谈到或想到死亡;

3、对绝望、无助或无价值感发出议论;

4、经常说“我不在这里就好了”或“我要离开”;

5、日渐严重的抑郁(深度悲伤、兴趣丧失、睡眠和饮食问题);

6、突然的、出乎预料的由悲伤情绪转为平和安详,甚至表现出愉快的样子;

7、有“死的愿望”,并尝试导致死亡的冒险行为;

8、对过去在乎的事情失去兴趣;

9、拜访或打电话与别人告别;

10、把事情安排停当、整理要丢掉的东西、更改遗嘱;

11、专心考虑自杀的方法,寻找付诸实施的有关信息(如互联网),同时寻求获得自杀的手段。

自杀人群编辑本段

1、老年群体:孤独,作为产生自杀最主要的因素,是老年人最重的负担。疾病和经济困难也是老年人要面临的问题。

2、年轻人、大学生:他们常常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而对此心灰意冷。并且他们不愿接受家庭给他们的旧观念和旧标准。

3、职员、商人:这些人看似十分成功,其实他们的内心却相当的苦闷和失落。他们很少与家人在一起,有着无法忍受的工作压力可却没有办法休假。

4、少数民族:由于文化差异再加上经济贫穷,少数民族的社会和家庭状况使他们有一些很严重的问题。

5、儿童:年龄在5岁到14岁的儿童自杀率几乎是前十年的两倍。自杀者都失去亲人并且无法得到充分的情感支持。

预防措施编辑本段

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世界预防自杀协会中国代表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着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

能不能克服心理危机,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自信心。危机干预的关键在于进行“人格塑造”,帮助发生危机者恢复自信,改善心理缺陷,发挥个人潜能。心理学家解释说,危机有危险和机遇两种含义,如果它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和家庭,并使人产生自杀或精神崩溃,这种危机是危险的。但如果一个人在危机阶段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性干预,不仅会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可以帮助其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因此也可以说,危机是一种机遇或转折点。

热线咨询是危机干预的方式之一。电话咨询具有匿名和快捷两个特点,它可以使咨询者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通过心理工程师的客观分析和耐心劝导,从而有效地释放压力,解除危机。

危机干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投入。世界著名精神卫生专家呼吁,除了现有的专业危机干预之外,还应广泛建立社区服务网络,让所有具有心理危机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疏导和有效干预。

防止自杀

多种方式

在心理因素中,应对和适应不良生活事件的能力、个人自我价值感和自信感、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行为,都是阻止自杀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在社会和文化因素中,保持同社会的密切联系,保持和朋友、同事、邻居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有关人员支持,接受医生建议等,都可以降低自杀风险。在生活因素中,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规律的健身运动、不吸烟、不使用毒品或成瘾药物,也可以降低自杀行为的发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不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既是幸福的前提,也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恐惧死亡,因为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类为什么会自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一个经典的论述:“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那么什么是最大的生存恐惧呢?很简单,就是绝望,就是一个人对现状或未来彻底失去生存勇气的绝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社会要想防止自杀,首先要防止产生绝望的土壤。

有一些绝望基本与社会或他人无关,比如某人患了人类无能为力的疾病后对生活失去了勇气。这好像是他一个人的事,但我们也不能让他因此而自杀,因为他的一死了之,会把长久的遗憾和疼痛留给活着的人。我们应该帮助他战胜病魔,应该给他以关怀,应该尽力为他减轻痛苦,让他用自然的方法走完人生之路。

有一些绝望主要是社会或他人造成的,如前不久陕西旬阳县三农民因乡派工作组的粗暴行为而自杀,如某市因强制拆迁导致居民翁彪自杀。这样的绝望更要从源头上彻底避免,因为这种绝望导致的自杀,有些时候是以失去理性、报复责任人甚至滥杀无辜的形式实现的,给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在这个方面,社会应做的事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这样一个信念或经验:社会虽不能完全避免不公,但政府是廉洁的,法院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即使是法律本身有问题,只要通过自己依法上诉和呼吁,也会得到纠正,自己总有一天会讨回公道!

预防模式

国际上已经形成自杀的三级预防模式。所谓一级预防措施,是指为防止引起致命后果的行为而采取的措施,目标在于降低自杀死亡率,这些措施包括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控制枪支、家用煤气和汽车排出废气的去毒化处理、有毒物质获得途径的控制、缓和新闻报道等。有关研究表明,减少自杀手段的可获得性,如在一般人群中有效地控制毒物的使用可降低自杀率,也不会造成其他自杀方法使用的增加。

二级预防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进行早期干预,其措施包括自杀或危机干预机构的建立、控制造成自杀的便利途径、加强急诊服务等。

三级预防则指对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防止其再次出现自杀,其措施包括:(1)、心理咨询和早期危机干预;(2)、加强对高危个体的药物和心理治疗;(3)、开展对导致自杀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并通过诸如职业训练、提高教育文化水平、调整易导致自杀的亚文化心态等措施以尽量减少环境文化对自杀观念或行为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预防自杀和矫正歪曲的行为方式。开展自杀原因和自杀预防的研究工作的协调工作,有效地宣传精神卫生知识非常重要性,为不同种类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自杀高危人群,监测普通人群的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特征。

中国状况编辑本段

自杀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中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1993年以前的统计中,中国属于低自杀率国家。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高层精神卫生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中国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22.2人,中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

2011年9月10日是第九个世界预防自杀日,2011年的主题是“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北京回龙观医院报告,该院与国家疾控中心在2000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自杀率为22.23/10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中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其中,抑郁障碍是导致自杀的首位原因,可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20倍。焦虑障碍使自杀的危险增加6-10倍。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自杀危险增加6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如:癌症等慢性疾病和畸形、癫痫等形体缺陷和身体功能受损者,很容易引起抑郁情绪,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自杀成为青壮年首位死因

“抑郁症其实就像感冒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患。”成都京西失眠抑郁研究院心理科主任杨小红主任说,人觉得抑郁的时候,“负能量”常常会伴随左右,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负面情绪会在几天之内缓解,“若当事人每天都郁郁寡欢、失眠、自我评价低,且这种状态持续两周以上,就能作为诊断抑郁症的依据。”杨主任提醒,如果患者病情很重,就极易出现自杀念头甚至自伤行为。

原因分析

自杀之所以成为青壮年人死亡的首因,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前青壮年人群压力大,负担重,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严重,而且没有得到释放和治疗。

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主要分为两大类人群,一部分是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大学生,另外一部分是走入社会才成家立业的青年父母。这两类人群肩负的压力巨大。前者学业负担重,还面临自身成长和感情、就业等多方面压力。而步入社会的青壮年面临生存、工作、经济负担、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大多数青壮年的心理压力和各种负担始终无法得到释放和纠正,最终走上自杀的悲剧道路。

附件列表


0

本站全部内容禁止商业使用。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均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NC-SA 3.0 CN)许可协议下提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新黑暗龙与光之剑    下一篇 刑事诉讼法学

参考资料

[1].  世界预防自杀日|通过行动创造希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g1MzkxMw==&amp
[2].  世界预防自杀日宣传材料    http://www.xinli110.com/education/xsxl/wjgy/201103/211526.html
[3].  自杀已成为全球15岁-29岁年龄组人群的   https://health.gmw.cn/2021-09/08/content_35149922.htm
[4].  预防自杀 珍爱生命    http://www.bjhb.gov.cn/gzfwq/zhfw/wsaqts/201209/t20120906_53608.htm
[5].  报告称全球每年百万人死于自杀 大部分为男性    http://news.qq.com/a/20120909/000965.htm
[6].  世界预防自杀日:携手共进 预防自杀   http://jxgz.jxnews.com.cn/system/2020/09/10/019035150.shtml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