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古镇
上清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25公里,上清古镇依水而建,群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道教氛围浓厚,名胜古迹及赣派建筑甚多。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使古镇采风者流连忘返。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
|
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上清镇旧名沂阳市。据老古发现,两晋时渐有人聚居,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设雄石镇,并派兵驻守。唐末朝廷派中丞将倪亚任镇遏史,后因其剿匪有功封为倪亚王,古镇也因此改为倪亚市。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命江东漕臣将上清观从龙虎山迁放上清,又将倪亚市改为上清市。清乾隆三十年(1748年),始称上清镇。
地理位置编辑本段
上清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25公里,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使古镇采风者流连忘返。
景区简介编辑本段
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距鹰潭市区25公里。
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以及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东北面有南宋(1127-1279年)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泸溪河对岸有明朝(1368-1644年)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
在距古镇4公里的地方,还有天门山生态游览区。那里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
天师府占地5万平方米,有500多间房舍。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府内古木参天,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天师府原建于龙虎山下,后迁于上清。
张道陵是中国道教创始人,后人尊他为张天师,而张天师的名号也被历代帝王特许世袭。现在的张天师已经是张道陵的第63代孙了。
自张天师来此地后,其后人已历经63代一千九百余年,是全国重点对外开放的道观之一,上清镇也因中国道教发源地而闻名天下,明初,上清镇即形成这于今日的规模,至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徐霞客游记》称上清街“甚长”。拜访了这座古镇,发现除了修复一新的天师府,依稀可见几座古建筑和旧码头,似乎在述说着曾经的繁荣,大部分清代木质建筑已经破旧不堪,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上清镇位于鹰潭南面25公里处,镇上的街道弄巷至今依然保留着古代建筑的格局,尤其是沿泸溪河畔的十多个码头,宽厚坚实的麻石砌成的台阶,被一代代人的脚力踩得溜光,它用为历史的见证,昭示着上清镇悠久而古老的历史。
上清镇历经千年,地名也曾几易。唐、五代时,这里叫雄石镇。南宋教育家、哲学家陆九渊在应天精舍讲学时,曾为雄石镇石贴撰写过跋。近两里长的街道叫沂阳市,因唐末倪亚曾在雄石镇任过镇遏使而得名。宋元时期称上清镇,明初称沂阳市,明末又改称上清镇。
古色古香的上清镇,有历代遗留下来的众多古民居,以明清为主的民居群,高高的马头墙,别致的门第,鹅石古道,方砖畏就的厅堂,通光天井,石雕窗花,古韵依旧,使人感受到古建筑工艺的高超。沿泸溪河近两里长的民居形成了江南建筑的特色-----吊脚楼。这种建筑是木柱竖在河旁之上,上为厅堂、住房,下为厨房。晚上睡在楼上,望窗外明月,听潺潺河水,确实富有“苏州人家尽枕河”的诗情画意。白天凭栏远眺,群峰连绵,村舍相望,山岭凉亭、车马行人尽收眼底。古镇市景繁荣,明清时招徕了不少徽州、樟树人来此定居经商,合古镇原有的张、蔡、李、鲁四大姓四五百口人猛增到上千户人家。
千年来古镇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留下了唐末镇遏使倪亚、南宋“象山书院”创始人陆九渊、“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元代画家方从义、明代嘉靖时首辅夏言、明代伟大旅行家徐霞客的足迹,更为施耐庵《水浒传》扣人心弦、气势磅礴的第一回提供了材料。正是这些名人,为古镇留下了不朽的齐心记载,给古镇增添了永不磨来的历史光彩。
人文历史编辑本段
上清古镇方圆50余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自然环境优美,群山环抱,依水而建,古镇名胜古迹甚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将长庆坊、留侯家庙、天师府、留侯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串成一线,形成极具魅力的旅游线路。沿河的吊脚楼、码埠尽显江南水乡建筑特色,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渔舟系岸、白鸭浮水又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让人赏心悦目。镇东道有上清宫、东岳宫,东北面有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隔泸溪河有明朝宰相夏言故里桂洲村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红十一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处。
千年古镇是江西鹰潭市龙虎山旅游的亮点,如果没有上清镇,没有上清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道教文化,龙虎山要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
特点编辑本段
漫步龙虎山上清古镇
如果没有上清镇,没有上清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道教文化,龙虎山要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
上清古镇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古街的路面。几乎所有的路面都是用泸溪河里的鹅卵石铺成的,其形如鹅卵,光滑溜圆,扁长不一,密密地排列有序,泛着光,自然和谐,有的还排成太极或八卦状,精巧至极。这些小石头经过成千上万年泸溪河水的冲洗、撞击,棱角尽损,再加上近千年路人的脚底打磨,已是光亮可鉴,行于其上一种极其舒适的感觉从脚底渗到发根,一种古老的足音由远而近,仿佛触摸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据专家考证上清建镇于南北朝时期,镇内道路历尽沧桑。古镇中的古老的道教建筑随处可见,临河的吊脚楼更是魅力无穷。在这条长达1.5公里的千年古街,留侯家庙、天师府、天源德药栈、古老的吊脚楼等国家、省级保护建筑有几百处,重檐、丹楹、彤壁、朱扉等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使这条古街特色鲜明,走进千年古镇就像来到了道教博物馆。
在这条街上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道教祖庭之称的天师府,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虽历经兵燹,但至今仍保留其历史风貌。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居住的地方,整个建筑均按照八卦形状设计,分头门、仪门、私第和后院,历史上有“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之誉。天师府选址别具一格,据说当年张天师选址于此颇费心机,其门临泸溪河,背依西华山,左右青山环抱。正是我国古代“前有照、后有靠、青龙白虎两边抱”的宝地。府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仙乐缥缈,绿树红墙交相映辉,是道家清修之地。
这条古街虽未经过专家设计,一切都自自然然,无形中有一种自然之美,然而就是在这种自然当中,整条街又孕育着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情。
沿这条街逆泸溪河水而上,街左边的房子皆成阶梯状,每一家房子总比前一家的房子往前凸出1米左右,据说这是当地人预示家事兴旺的象征。右边的吊脚楼空荡荡地几个木柱子立于水中。漫步这条街区,你不必闪躲汽车的横冲直撞,尽可悠闲自在地观看市井风情。渔民织网,孩童戏耍,怡然自得。三十六行不论你要找其中的哪一行,转个弯、抹个角就到了,理发的、修锁的、修伞的尽在其中,街上的小吃是出了名的好味道,有白皙皙的上清米粉,水嫩水嫩的上清豆腐,朱红朱红的天师板栗等,都让人垂涎欲滴,往吊脚楼一坐,店主定能给你弄出个八卦宴来,弄出一桌子的道教文化味儿来。
如今的上清古镇,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陌生的、熟悉的都愿意到街上走走,体会一下淳朴的民俗风情。
旅游小贴士编辑本段
1、到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天师府”、“吊脚楼”和古民居是一定要走到的。
2、每年的10月初,这里会举行龙虎山道教文化节,游客可以观看到道教法会表演。
上清古镇门票:10元/人
交通信息编辑本段
上清古镇距江南最大的铁路枢纽鹰潭站30公里,并有旅游专线一龚资公路连接206、320国道直达上清,鹰厦铁路从境内穿过。
上清古镇天师府编辑本段
天师府位于贵溪上清镇,临清溪,为历代张天师起居之地,原建于龙虎山脚下。北靠西华山,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被历史上门许多皇帝赐号“宰相家”“天真人府”,尊为道教祖庭。
简介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府第坐落在江西贵溪上清古镇,南朝琵琶峰,面临上清河(古称沂溪),北倚西华山,东距大上清官二华里,西离龙虎山主峰十五里许。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建筑华丽,工艺精致,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封建社会“大府第”之一。院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昔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
基本信息
天师府宋崇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祐六年(1319)重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建于今址。占地二万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府门、仪门、玄坛殿,真武殿、提举署、法篆局、赞教厅、万法宗坛、大堂、家庙、私第(即三省堂)、味腴书屋、敕书阁、观星台、纳凉居、灵芝园、以及厢房廊屋等。 明代的建筑大部分已毁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六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同治年间重建和修建的遗物。
建筑布局
天师府的建筑布局成“八卦”形,是道教的独有建筑风格。
附件列表
本站全部内容禁止商业使用。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均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NC-SA 3.0 CN)许可协议下提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弗里德里希·威廉·克吕格尔 下一篇 英西加莱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