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综合小百科   
[0] 评论[0] 编辑

西港镇

秦皇岛西岗镇
西港镇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区西部,面积29平方公里,距离市中心,5公里,东距万里长城起点山海关20公里,北邻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避暑胜地北戴河,南部是著名的秦皇岛市国家森林公园和秦皇岛市西海滩海滨浴场。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中文名称西港镇
地理位置河北省秦皇岛市区西部
人 口2.2万人
行政区类别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
面 积29平方公里

基本概况编辑本段

  全镇北高南低,为丘陵地势,水源充足。西部各村以第一产业为主,东部各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在产业种类方面,第一产业以林果、畜牧占主体地位,全镇现有林地面积一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其中经济林面积8000亩,成材林面积2000亩;畜牧养殖业主要是生猪、鸡、奶牛和特种动物的养殖和加工。全镇现有畜禽类规模养殖场7个、奶牛检疫隔离场2个,全区最大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秦皇岛鑫坤肉联食品有限公司”驻在域内,投资1100多万元,年屠宰能力达18万头。目前,全镇生猪存栏2000多头,鸡9万多只,奶牛800多头,狐狸、貉子等特种动物

  4000多只。在第二产业方面,全镇现有各类企业

  70多家,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11家、外商投资企业2家、规模工业企业4家,初步形成了以服装、制药、建材、玻璃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主要是建筑、运输、商贸、餐饮等服务业。一、二、三产业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2.3:71.1:26.6。

  

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秦皇岛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驻跸于此,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秦皇岛由此留下一个“中国第一”:中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冠名的城市。1983年5月秦皇岛市成为河北省省辖市。198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秦皇岛市成为全国十四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西港镇成立于1996年1月,由白塔岭乡乡和归提寨乡合并组成,因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西部故定名西港镇。

  

区划人口编辑本段

  西港镇下辖13个农业村,3个城市村,人口1.7万人,土地1.8万亩。

  

发展优势编辑本段

  区位优势:位于市区西部,交通便利,为秦皇岛市文化中心区,民风朴实,群众文明素质较高,文化底蕴充实,社会治安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大发展、快发展深入人心。 科教优势:燕山大学、东北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在域内,具有丰富的科技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持,随着高校技术产业外移,发展科技事业条件优厚。

  经济资源优势:农业资源特别是林果业、畜牧业资源良好,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工业发展基础比较扎实,服装、制药、建材、玻璃等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

  基层基础工作优势:镇村干部团结,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政令畅通。各村班子健全,有6个村村书记、主任1人兼;干部素质较高,有群众威信,工作高效。

  

发展需求编辑本段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水平和经济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提高科技应用:加强与高校技术对接,在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进、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做好合作,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科技水平。

  积极进新项目:按照优势产业带动、新型产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做强做大服装、建材、制药、玻璃、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积极进财税型、规模型、效益型产业项目,依托高校科技优势,突出抓好电子科技项目进,打造西港镇“品牌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抓好土地合理流转和闲置企业资产的置换和集中使用,做好项目开发,积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形式,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重点是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与合作制度,解决群众大病就医难问题;多方筹资,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制,贫困家庭生活救助体制,保障各类贫困家庭的正常生活。

  

指导思想编辑本段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经济、优化环境、增加收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和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工作上新水平。

  

基本原则编辑本段

  科学规划、因村制宜。根据各村情况的不同,科学合理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各村的工作重点,突出解决好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治理等共性问题,打好工作基础,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力争形成一村一品的工作格局。 典型示范、全面推进。选树倪庄、杨道庄、归提寨、慕义寨4个不同类型的村为试点村,坚持工作做实做细,取得经验,为其它各村树立样板,达到学有先进、赶有目标,带动全镇各村工作开展,实现工作如期达标。(倪庄村带动后道西村,归提寨村带动下庄、南大寺、新店子村,杨道庄村带动偏坡、公富庄村,慕义寨村带动大乐安寨、小乐安寨村。)东岭、西岭、前道西、山东堡等其它四个村列为城市拆迁改造村。

  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最迫切、最有条件办好的事情入手,保障投入,确保工作得到落实,循序渐进,防止脱离实际,确保工作实效,确保农民受惠。

  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在加强政府导和社会各界扶助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农民的创造主体作用,导农民克服“等、要、靠”思想,以主人翁意识,积极献计献策、投工投劳,建设新农村,建设自己的家园。

  

规划布局与目标编辑本段

  2007年为工作全面起步阶段,2008-2009年为建设达标阶段,2010年为巩固提高阶段。具体是:

  1、经济发展:全镇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15%以上,2010年超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以上,2010年达到7000元以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壮大,各村集体收入稳步增多,年均增长10%以上,可支配财力充足,能够满足正常支出,并有结余。

  2、产业发展:全镇实施“科教立镇、工业壮镇、商贸兴镇”发展战略,合理安排产业规划。西北部农业村以发展第一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205国道沿线及东部各村以发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形成产业分布合理,区域发展重点突出的产业布局。

  3、村庄建设:根据各村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规划为三类:西北部4个农业村建设绿色生态型新农村,205国道沿线4个村建设工商业服务型新农村,东部8个村建设城市型新农村。

  4、社会事业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率达100%。卫生医疗保险与合作制度全面建立,各村均有高标准卫生室,镇级两家卫生院全部达标。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各村设有专业文体队伍。医疗保险、贫困救济等社会保障全面落实,无贫困家庭与人口。

  5、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各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亮化、绿化、美化,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98%以上,环卫一体化率达80%。

  6、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村、文明户、文明村民参评率达100%,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展开。村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邻里互助、家庭和睦、讲民主讲法制成为风尚。全镇建成国家级文明镇,50%以上的村达到省市级文明村标准。

  7、基层组织建设:镇党委达到“六个好”标准,各村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按“一制三化”标准,村民自治组织工作规范,富有成效。

  

特色产业编辑本段

  西港离县城29公里,交通便利,开阔,地域有着发展商品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栽桑养蚕、化红种植、豆腐加工、养“杭母猪”是西港的四大特色,尤以医疗保健、化痰止咳、滋阴降火的传统果品--“化红”和食用保健、味美可口的加工食品--“油豆腐”享有盛誉。西港是修水县蚕桑的主要产地,全镇现有桑园1700亩,产茧2000担,产值200万元。

  

经济文化建设编辑本段

  西港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西港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农民储蓄存款450万元。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形成了以蚕桑、林果、药材、生猪、山羊、洋鸭、豆腐为重点的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全面崛起的新格局。1999年冬扩改桑园1000亩,种植花椒、车前子等多个品种的药材。近几年,西港镇乡镇企业及私营经济日益繁荣,1999年在改善原有企业的基础上,新增了金矿及机砖厂等几个企业。乡镇企业创产值615万元。同时私营企业发展迅猛,从1995年的521户增至目前的800余户,其中集镇就有300多户,经营项目涉及木材加工、制衣做鞋、食品饮食、机械修理等20多个行业。交通运输发展不凡,有大小客运、货运车辆100余辆,其中有省际客车7辆。商贸活跃,市场繁荣,西港集镇逐渐成为周边乡镇新商品交易中心,辐射到马坳、溪口、上杭、新湾、杭口等乡镇。

  近几年,西港镇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容镇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西港镇政府投资100余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投资200多万元,实现了组组通电话的目标,现已装机500余门,即将突破1000余门,成为全县最早村村通电话的乡镇;投资20万元改善了电网,全镇用电明显改善,每天24小时能够正常供电,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物质文明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西港镇狠抓了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大力进行“两基”的实施;围绕经济建设,突破发展蚕桑主导产业,推广快速良种良法养猪;突出文化建设,全镇建有闭路网点9个,90%的村能够收看到闭路电视,投资3万元开通了调频广播,镇有文化广播电视站,村有广播室;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投资20万元兴建了镇卫生院门诊大楼,并购进了X光机、B超机等先进设备。狠抓社会治安工作见成效,1996年被评为“严打”先进乡,1997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科文卫、民政、武装、共青团、妇联等各项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

  锐意改革,创造特色,两个文明,比翼双飞,目前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热爱西港、建设西港、发展西港”为已任,以“兴桑强工,建镇活市,发展基地,壮大产业”为发展思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苦干巧干,务实创新,把西港——23000人民的家园建设得更好。

  展望未来,西港前景辉煌!西港的潜力不可估量!西港将以崭新的面貌在新世纪一展宏图。

  

招商资编辑本段

  西港镇

  海港区西港镇位于秦皇岛城区西部,东接秦皇岛市区、南临渤海、北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邻避暑胜地北戴河。全镇区划面积30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现有耕地1.5万亩,人口1.7万人。按城市总体规划西港镇为秦皇岛市高校组团,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院、大庆石油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建材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等国家、省属共10余所高等院校座落镇域辖区内,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镇政府隔街相望,2008年奥运足球分赛在此举行,为全市文化中心区。 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工农业发展基础良好、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良好局面。建立了外商独资企业海润药业有限公司、阳光达鸿服装有限公司、一栗食品有限公司、河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鑫坤肉联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以服装、制药、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十五”期间,全镇经济实力逐年提高,社会总产值平均递增15%。“十一五”期间,全镇将按照建设“环渤海经济隆起带”,打造省内一流主城区的总体构想,以优势产业带动、新型产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为思路,围绕两条“主线”(依托高校组团促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旧城改造发展城建经济),打造“四大平台”(高效农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项目区、商贸物流服务区),拓展八个产业链(服装、制药、建材、电子科技、高校后勤、商贸物流、林果加工、生态旅游)。建设实力、活力、魅力的新“西港”。

  

获得荣誉编辑本段

  西港镇

  全镇党建及社会各项事业工作发展良好。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己任,抓班子建设增凝聚力、抓干部队伍建设增战斗力,认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各项工作制度,镇村班子团结,工作积极主动,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2005-2006年,全镇荣获了市级和省级文明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连续获得区级年度工作实绩突出单位称号。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效显著,经过2年的创建工作,全镇16个村通过市、区级的验收,村级经济、民主管理、村容村貌和群众文明素质等得到明显提高,倪庄村、小乐安寨村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示范村。全镇各村两室健全,文体活动设施齐全,村村通水泥路和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80%以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全镇治安稳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生,为全镇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计划生育、民政、土地及科教文卫等各项工作开展均达到区定标准。按照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思路,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江西省修水县西港镇编辑本段

  一、基本情况

  西港镇位于修水县域中部,全镇总面积50.8平方公里,有耕地1.25万亩,全镇人口23000人,邮编:332435 ,代码:360424110

  西港镇  辖:西港街居委会、佛坳村、周家庄村、堰上村、修口村、马祖湖村、东山村、楼前村、西港村、湾头村、占坊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1人,列全县第二,现设13个行政村,146个村民小组。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西港离县城29公里,交通便利,开阔,地域有着发展商品经济的巨 西港乡古墙

  大潜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栽桑养蚕、化红种植、豆腐加工、养“杭母猪”是西港的四大特色,尤以医疗保健、化痰止咳、滋阴降火的传统果品——“化红”和食用保健、味美可口的加工食品-——“油豆腐”享有盛誉。西港是修水县蚕桑的主要产地,全镇现有桑园1700亩,产茧2000担,产值200万元。

  西港原设乡管辖,199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定名为西港镇。

  二、特色产业

  西港离县城29公里,交通便利,开阔,地域有着发展商品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栽桑养蚕、化红种植、豆腐加工、养“杭母猪”是西港的四大特色,尤以医疗保健、化痰止咳、滋阴降火的传统果品--“化红”和食用保健、味美可口的加工食品--“油豆腐”享有盛誉。西港是修水县蚕桑的主要产地,全镇现有桑园1700亩,产茧2000担,产值200万元。

  三、经济文化建设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西港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农民储蓄存款450万元。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形成了以蚕桑、林果、药材、生猪、山羊、洋鸭、豆腐为重点的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全面崛起的新格局。1999年冬扩改桑园1000亩,种植花椒、车前子等多个品种的药材。近几年,西港镇乡镇企业及私营经济日益繁荣,1999年在改善原有企业的基础上,新增了金矿及机砖厂等几个企业。乡镇企业创产值615万元。同时私营企业发展迅猛,从1995年的521户增至目前的800余户,其中集镇就有300多户,经营项目涉及木材加工、制衣做鞋、食品饮食、机械修理等20多个行业。交通运输发展不凡,有大小客运、货运车辆100余辆,其中有省际客车7辆。商贸活跃,市场繁荣,西港集镇逐渐成为周边乡镇新商品交易中心,辐射到马坳、溪口、上杭、新湾、杭口等乡镇。

  近几年,西港镇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容镇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西港镇政府投资100余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投资200多万元,实现了组组通电话的目标,现已装机500余门,即将突破1000余门,成为全县最早村村通电话的乡镇;投资20万元改善了电网,全镇用电明显改善,每天24小时能够正常供电,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文明建设

  在物质文明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西港镇狠抓了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大力进行“两基”的实施;围绕经济建设,突破发展蚕桑主导产业,推广快速良种良法养猪;突出文化建设,全镇建有闭路网点9个,90%的村能够收看到闭路电视,投资3万元开通了调频广播,镇有文化广播电视站,村有广播室;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投资20万元兴建了镇卫生院门诊大楼,并购进了X光机、B超机等先进设备。狠抓社会治安工作见成效,1996年被评为“严打”先进乡,1997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科文卫、民政、武装、共青团、妇联等各项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

  锐意改革,创造特色,两个文明,比翼双飞,目前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热爱西港、建设西港、发展西港”为已任,以“兴桑强工,建镇活市,发展基地,壮大产业”为发展思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苦干巧干,务实创新,把西港——23000人民的家园建设得更好。

附件列表


0

本站全部内容禁止商业使用。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均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NC-SA 3.0 CN)许可协议下提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徐延海    下一篇 宁波轨道交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