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综合小百科   
[0] 评论[0] 编辑

开国功臣

开国功臣,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看那呼延灼一表非俗,正是:开国功臣后裔,先朝良将玄孙。”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中文全称开国功臣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拼音kāi guó gōng chén
释义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成语拼音编辑本段

开国功臣【kāi guó gōng chén】

成语释义编辑本段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成语出处编辑本段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

“看那呼延灼一表非俗,正是:开国功臣后裔,先朝良将玄孙。”

成语例句编辑本段

吴晗《朱元璋传》:“以后元璋作了皇帝,淮西诸将和幕府僚属都成了开国功臣。”

成语结构编辑本段

偏正式

近义词编辑本段

开国元勋

产生年代编辑本段

近代

常用程度编辑本段

常用

感情色彩编辑本段

中性成语

英语翻译编辑本段

one who aided in forming a dynasty

相关信息编辑本段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同“开国元勋”

延展阅读编辑本段

西汉开国功臣

1酂文终侯萧何 2平阳懿侯曹参 3宣平武侯张敖 4绛武侯周勃 5舞阳武侯樊哙 6曲周景侯郦商 7鲁母侯疵 8汝阴文侯夏侯婴 9颍阴懿侯灌婴 10阳陵景侯傅宽 11信武肃侯靳歙 12安国武侯王陵 13棘蒲刚侯柴武 14清阳定侯王吸 15广平敬侯薛欧 16汾阴悼侯周昌 17阳都敬侯丁复 18曲城圉侯蛊逢 19博阳壮侯陈濞 20梁邹孝侯武儒 21淮阴侯韩信 22蒯成尊侯周绁 23都昌庄侯朱轸 24厌次侯元顷 25成敬侯董渫 26故城庄侯尹恢 27阿陵顷侯郭亭 28广严壮侯召欧 29河阳庄侯陈涓 30蓼夷侯孔聚 31费圉侯陈贺 32平悼侯沛嘉 33武强庄侯庄不识 34隆虑哀侯周灶 35台定侯戴野 36贳齐侯吕 37海阳齐信侯摇毋馀 38芒侯昭 39柳丘齐侯戎赐 40斥丘懿侯唐厉 41东武贞侯郭蒙、高苑制侯丙倩 42乐成节侯丁礼 43宣曲齐侯丁义 44魏其庄侯周定 45昌武靖信侯单宁 46绛阳齐侯华无害 47曲逆献侯陈平 48东茅敬侯刘钊、菌庄侯张平 49复阳刚侯陈胥 50猗氏敬侯陈速 

51祁毂侯缯贺 52鄢陵庄侯朱濞 53博阳节侯周聚 54平定敬侯齐受 55故市侯阎泽赤 56任侯侯张越 57汁方肃侯雍齿 58柏至靖侯许温 59辟阳幽侯审食其 60高京侯周成 61安平敬侯谔千秋 62留文成侯张良 63南安庄侯宣虎 64平棘懿侯林执 65北平文侯张苍 66肥如敬侯蔡寅、襄平侯纪成、高粱共侯郦疥 67安丘懿侯张说 68阳夏侯陈豨 69朝阳齐侯华寄 70彭简侯秦同 71清简侯空中 72强简侯留胜 73宁陵夷侯吕臣 74祝阿孝侯高邑 75煮枣靖侯赤 76梧齐侯阳成延 77堂阳哀侯孙赤 78宁庄侯魏速 79张节侯毛泽 80纪信匡侯陈仓 81新阳胡侯吕清、棘阳庄侯杜得臣 82高胡侯陈夫乞 83阳河齐哀侯其石 84龙敬侯陈署 85下阳庄侯冷耳 86堂邑安侯陈婴 87阳信胡侯吕青 88营陵侯刘泽 89广阿懿侯任敖 90戚圉侯季必 91旬顷侯温疥 92磨简侯程黑、高陵圉侯王周 93武原敬侯卫胠 94吴房庄侯杨武 95繁庄侯强瞻 96汾阳庄侯靳强 97棘丘侯襄 98深泽齐侯赵将夜 99宋子惠侯许瘛 100阏氏节侯冯解敢 

101中水庄侯吕马童 102杜衍庄侯董翳 103赤泉庄侯杨喜 104涅阳庄侯吕胜 105谷陵定侯冯奚 106甘泉侯王竟 107须昌贞侯赵衍 108长修平侯杜恬 109昌圉侯卢卿 110成阳定侯奚意、平都孝侯刘到 111平州共侯昭涉掉尾 112壮敬侯许倩 113邔庄侯黄极中 114共庄侯卢罢师 115开封闵侯陶舍 116临辕坚侯戚鳃 117禾成孝侯公孙耳 118东阳武侯张相如 119阳义定侯灵常 120轪侯利仓 121平皋炀侯项它 122土军武侯宣义 123汲终侯公上不害 124槀祗侯陈错 125中牟共侯单父圣 126戴敬侯秘彭祖 127德哀侯刘广 128上邳侯刘郢客 129朱虚侯刘章 130衍简侯翟盱 131慎阳侯栾说 132期思康侯贲赫 133便顷侯吴浅 134义陵侯吴程 135桃安侯项襄 136沅陵顷侯吴阳 137陆梁侯须毋138离侯邓弱139江邑侯赵尧140射阳侯项缠141周吕令武侯吕泽142建成康侯吕释之143羹颉侯刘信144合阳侯刘仲145沛侯刘濞

唐朝开国24功臣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赵郡王李孝恭第二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第三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公魏征第四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第五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  

  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  

  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卫公李靖第八

  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萧禹第九

  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褒公段志玄第十 

  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夔公刘弘基第十一 

  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蒋公屈突通第十二 

  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郧公殷开山第十三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谯公柴绍第十四  

 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邳公长孙顺德第十五  

  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郧公张亮第十六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陈公侯君集第十七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郯公张公谨第十八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卢公程知节第十九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永兴公虞世南第二十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渝公刘政会第二十一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莒公唐俭第二十二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英公李世绩第二十三

 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胡公秦叔宝第二十四 

 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宋朝功臣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的数日,最先进行的就是“论翊戴功”,

对在兵变中建立特殊功勋的开国功臣们加官进爵,他们依次是原后周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龙捷右厢部指挥使赵彦徽六人。中级军官中主要的有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二人。元代依据宋朝《国史》修撰的《宋史·太祖纪》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都只列前六人,而与《宋史·石守信传》同卷的开国功臣传记中,则除上述六人外,还有韩重赟及中级军官罗彦瓌、王彦升三人,并都被比之于东汉光武帝的开国功臣,说明宋朝的《国史》将前六人列为主要的开国元勋,而后三人在赵匡胤兵变中也有“翊戴”之功。九人中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都属于赵匡胤为长官的殿前司系统。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瓌、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二人,则作为“翊戴”功臣的中下级军官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是属于殿前司中“最亲近扈从者”的“殿前诸班”之一。高怀德、张令铎则分别是侍卫亲军司马、步军的最高指挥官,赵彦徽、张光翰则分统侍卫亲军司的马、步军主力之一。赵匡胤通过七位高级将领掌握了后周禁军精锐的大部分,确保了兵变的成功。

明朝功臣

文臣以李善长为首,李善长和朱元璋颇似刘邦和张良,一见如故,十分投机。李善长首先提出反对元朝,又为朱元璋策划了夺得天下的蓝本。不过,李善长贪恋权位,不像张良一样明哲保身,最后被牵连进胡惟庸案,满门抄斩。实际上,胡惟庸专权,李善长有很大责任,胡惟庸谋反,李善长也肯定知道,但是,李善长肯定没有参与谋反。不过,以朱元璋的角度看,有前面两条,就够杀李善长的了。洪武文臣还包括:被后人称为半仙的刘基刘伯温,修元史的宋濂。武将以徐达为首,徐达作为元帅,统领军队,可以说百战百胜,是使得元朝北返的绝对主力。最后,徐达也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很可能是病死。被蒸鹅害死的说法,疑点颇多,几乎不能成立。大将之中,以常遇春为首。常遇春勇冠三军,每次打仗必然冲锋在前,可以说是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洪武武将中,还有汤和、邓愈、蓝玉、冯胜、傅友德。其他的两大功臣就是李文忠和沐英。两个人的名气也相当大,战功也颇多。但主要还是沾了皇亲的缘故,才能飞黄腾达。还有半文不武的就是胡惟庸。此人功劳不算很大,但是官做得倒是很大。还有一个名气很大的就是胡大海。这个人历史上本来是个胡商,帮助朱元璋起事,后来被人暗杀。

附件列表


0

本站全部内容禁止商业使用。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均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NC-SA 3.0 CN)许可协议下提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养虎自贻灾    下一篇 K1主战坦克

参考资料

[1].  明朝开国功臣的排名   http://www.doc88.com/p-612721043270.html
[2].  开国功臣   http://baike.soso.com/v644924.ht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