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
墨竹,即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代吴道子。北宋的文同、清代的郑板桥都是画墨竹的名家。在现实中,墨竹也是竹的一种。有郑板桥的名画《墨竹》。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
|
拼音编辑本段
mò zhú
名词解释编辑本段
1.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吴道子。一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
2.竹的一种。
3.北宋画家文同作品。图中竹竿像弓,弹性十足、竹叶如剑、蓄势待发,展现了强劲的笔力。
4.耽美原创作家,笔名,墨竹,作品有《仙魔劫》,《琉璃碎》,《焚情炽》等上古神众系列及《枕头天使》,《子夜吴歌》,《南柯奇谭》等BL以及唯一一本BG文《暮音》。
5.原创作家,笔名,墨竹。真名,梁竹记,生于广东。作品有《分手后继续爱你》《吻别豪门》等。
6.地下城与勇士中墨竹东方棍和墨竹手镯的统称。
7.郑板桥的名画《墨竹》。
郑板桥编辑本段
擅长画作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间作梅花、古松等。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书法,标新立异,自成一体,堪称稀世之珍。故时人称他“三绝诗书画”,不为过誉。
郑板桥的绘画是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他在《兰竹石图》中题记:“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既又见大涤子画竹,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构成石势,然后以兰竹添缝其间。虽学出两家,而笔墨则一气也。…‘遂取其意”这就是他学古人的奥妙所在。他极力主张学画.“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学一半,撇一半”“不宗一家”。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同时.他还根据长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眼中之竹”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实景,是对自然观察和从中体验的灵感; “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构思,一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正由于郑板桥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故在他一生创作的大量的优秀作品中形成了清新、秀逸、劲健的艺术风格.从而为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画墨竹
《墨竹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名画,整画尺寸:38*138CM,画芯尺寸:29.5*61CM。 画中修竹数竿,高低错落,挺拔清秀,颇具清爽高洁之精神。用笔道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石柱听力,纯用淡墨,与主业浓淡相映,虚实想照,妙趣横生,气势骏逸,傲气风骨令人感慨。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他自题《墨竹图》:“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隐跃于纸外平!他又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实际上,板桥“胸无成竹”与文与可“胸有成竹”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郑板桥注意的是在创作之前,构思要与熟练的技巧相结合,但这种写意画与文与可高度写实墨竹画在技法上又是有区别的,即有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不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郑板桥画竹还讲究书与画的有机结合,“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他说:“书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去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为此,人们都能从他的字画中体味到。郑板桥画的怪石,先勾石约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擦,但从不点苔,造型如石笋,方劲挺峭,直入云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不羁”“天趣淋漓,烟云满幅”之感《竹石图》。郑板桥画的兰花,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画风取法石涛而又有创新。
构图
郑板桥的画,构图奇险,不拘一格,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平淡天真,比如他画的兰花,有的生在悬崖峭壁之中,有的生在平坡荆棘之畔,生机蓬勃,意趣横生。不仅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且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他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入也。”在封建专制的时代,这些以“劳人”为重的思想,无不闪烁着民主思想的火花。他又在《竹石图》中题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者由萧萧飘动的竹叶子而联想到民间的疾苦,说明作者确有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他把不为人知的荆棘和高雅的兰花画在一起,并在画中题记:“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其棘中之兰,其花更茂矣。”《荆棘丛兰图》其“民重”。君轻”的思想明显可见。他不满现实,愤世嫉俗,他在《梅花图》中题记:“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他在一幅《墨竹图》自题诗:“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他从竹子的劲节坚韧,比喻和旧势力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的一幅“难得糊涂”之字题传播很广.不仅寓有很深的哲理,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官场黑暗的愤懑之情。
文同编辑本段
【名称】:墨竹图
【类别】:字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北宋画家文同绘制。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作者简介: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操韵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后人称他为“文湖州”。北宋皇佑年间进士,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元丰初年任湖州太守,故人称“文湖州”。传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文同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人画家。他经常借画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品学养。运用墨色的深浅浓淡来描绘竹的各种状态,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开创了 “湖州竹派”,在当时和后代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表弟苏轼即曾从他学画竹。文同一生爱竹画竹成癖,《墨竹图》即其传世杰作。
文同评价编辑本段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叶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墨为面,浓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本幅无款,有“静闲口室”、“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
画墨竹始于文同。至于画竹,他曾对好友苏轼有过表露,说:“吾乃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遣之,故一发于墨竹”,可见画竹是他宣泄情感,遣发胸怀的手段。苏轼是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也擅画竹。由于文同、苏轼等的倡导,宋元间画墨竹之风大盛,名家辈出。如元代赵孟頫、李衍、柯九思、吴镇、倪瓒,明初王绂、夏昶等等均以文同为宗师,后人则以“湖州竹派”称之。竹也就与文人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全图呈“S”形构图,吴镇在《墨竹谱》中将这种构图称之谓“俯而仰”。此图竹竿曲屈而劲挺,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的动态。《宣和画谱》认为“竹本以直为上,修篁高劲,架雪凌霜,始有取也”,此种弯曲的竹子自然是不可取的。而据记载文同却偏爱画纡竹,或许正因为变形而又顽强向上的竹子,更能引起他的思想共鸣。此图竹竿用笔自然圆浑,墨色偏淡,节与节之间虽断离而有连属意。画小枝行笔疾速,柔和而婉顺,枝与枝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此图之竹叶更是笔笔有生意,逆顺往来,挥洒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在墨色的处理上更富有创造性,以浓墨写竹叶的正面,以淡墨表现竹叶的背面,使全图更觉墨彩缤纷和有丰富的层次。综观全图,竿、节、枝、叶,笔笔相应,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文同非凡的笔墨功力和对竹的深刻的理解。
画竹必须先爱竹,爱竹必先由观竹而起,观竹则必须亲自养竹,文同即是这样的。据说他在洋州时曾在居处遍植竹林,经常以竹为伍,细心观察竹的不同形态,观察竹在晴晦雨雪等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做到“胸有成竹”。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认为“有成竹于胸中,则笔墨与物俱化”,只有通过观竹、爱竹,对竹的充分理解,执笔时才能不期而然地将胸中之竹纳入毫端,这正是文同墨竹出神入化的原因。
墨竹起源编辑本段
相传始于唐吴道子。一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李夫人于月夜窗下得之。 又说始于唐朝唐玄宗、王维王摩诘。
墨竹诗编辑本段
千年复始又东风,古国新篁傲群雄。纵使虚心逢盛世,勿让高节隐蠹虫。
我以我法写兰竹,三千废纸满小庐。参悟今古师造化,海月山风入画图。
昨夜长风曾入梦,月华流霜凝小径。前身许是王子猷,袒卧幽篁守澄境。
梦醒无眠乱翻书,三更兴酣酒难沽。谁摇清影扫落叶,好竹只种两三株。
小轩焚香净神思,灯下把卷续旧词。疏影摇风扫星宿,正是月上秋梢时。
怀中豪气欲冲天,写来绿竹高过山。谁谓当世真君子,但执此枝做钓竿。
挥毫抚素锥划沙,水滋墨染起烟霞。十年面壁心成竹,酒罢微熏写野花。
有风来仪未是凉,何处长河到此乡?为消郁郁沐春雨,曲水泱泱忆流觞。
新篁拔剑傲八荒,倔骨何曾伍群芳。蒙山云深尘嚣远,酣畅淋漓饮月光。
百转石径环山道,竹林半遮旧时桥。清泉飞下龟蒙顶,直入东海汇大潮。
冷月寒风破混沌,铜枝铁骨赤子心。不羡花房诸君子,独立冰雪作真人。
竹林半掩怪石斜,老树归鸦野人家。花落浅溪尘不染,无赖早星窥晚霞。(王心鉴)
名家欣赏编辑本段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耽美作家编辑本段
自我描述
神经毫不纤细的处女座,可生性极易恐慌,对闪闪发光的东西有种近乎偏执的爱好。 星座书上说,处女座能够很好地区分幻想和现实,我原本觉得星座学说太过笼统,不过对于这一点倒是非常认同。像对宗教兴趣浓厚,偏偏又是无神论者,我本身就是个充满了矛盾的人。所以我写的故事通常长而复杂,尽曲折离奇之能事,更有可能直到最后也说不出是悲是喜。并不完全是因为我性格不好,很大部分责任要归咎于喜欢折腾的主角们如果大家看完不觉得是浪费了时间,甚至掩卷之后还有余韵回绕那就再好不过了。
作品
上古众神系列:
《仙魔劫》
卷一《连玉》
卷二《无名》
卷三《白昼》
《焚情炽》
卷一《焚心火》
卷二《天裂》
卷三《涅盘》
卷四《焚心》
《琉璃碎》
卷一《琉璃碎》
卷二《画中仙》
卷三《苍龙怒》
《南柯奇谭》系列
第一卷《醉倚栏杆》
第二卷《情相流醉》
番外《赤蝶》
第三卷《长梦君归》
番外《死结》
《子夜吴歌》系列
系列一 《独自愁》
番外 《情伤》
系列二 《长寂寥》
番外 《岁寒 》
系列三 《情难绝》
番外 《 咫尺 》
单行本:
《枕头天使》(原名《光明的镇魂歌》)
《长夜相思》
《月明不寐》长夜相思续
《玫瑰与极恶灵魂·启示卷》
《玫瑰与极恶灵魂·永生卷》
短篇:
《名剑风歌之谓君狂》
附件列表
本站全部内容禁止商业使用。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均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NC-SA 3.0 CN)许可协议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