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微生物学家   
[0] 评论[0] 编辑

李振翩

李振翩

李振翩(1898—1984),字承德,细菌学家,病毒学家,美籍华人,毛泽东的挚友,美国前总统布什的朋友,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石埠村人;1918年就读于长沙仁术护校;1921年毕业于湖南医药学院(原长沙仁术护校);1929年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发明制造病毒疫苗的方法;1931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院校病毒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获国民政府中将军衔;1949年定居美国并加入美国籍,从事病毒学研究,在小儿麻痹症病毒疫苗以及癌症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创建美中医学科学中心,任第一届华盛顿华人协会会长,为中美医学交流和中美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中文名李振翩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898年
出生地湖南省娄底市
外文名Li Zhenpian
职业细菌学家、病毒学家
逝世日期1984年
毕业院校湖南医药学院、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

李振翩
李振翩(1898—1984),字承德,美籍华人,著名的细菌学家、病毒学家,毛泽东的同学兼好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朋友,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石埠村人。1918年考入长沙仁术护校(今湖南医药学院),经毛泽东介绍加入新民学会,成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革命战友,他提倡科学救国,1921年在湖南医药学院毕业,1925年于湘雅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初级研究员。

1929年与妻子汤汉志一道去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深造。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夫妇毅然回国为抗日救国效力,他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从事细菌学研究。全面抗战爆发后,随医学院南迁,辗转于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救死扶伤,获国民政府中将军衔。抗战胜利后,任南京陆军医学院血清研究所所长,曾协助美国特使马歇尔从事国共两党的调停工作,并掩护共产党员李晨进行地下活动。

1949年再度赴美,任纽约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随后加入美国国籍。

1953年他和同事谢弗特研制成有效控制小儿麻痹症的LSC病毒丸,后来制成疫苗,至今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在癌症研究方面亦取得重大成果,李振翩从而成为世界知名医学家。

毛泽东亲切会见会见李振翩(1973年)
1968年退休后,继续在医学方面造福人类,并积极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他与杨振宁等创建“全美华人协会会”和“美国中国医学科学中心”,并担任华盛顿华人协会第一任会长,还发起成立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委员会,架构中美友谊桥梁。

他多次给美国总统尼克松、卡特及美国国务院写信。还与副总统(老)布什会见,向他们提供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设想;1973年7月、1975年6月、1978年6月先后三次回国访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李振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李振翩先生逝世后,中美两国建立了李振翩基金会,湖南长沙建立了“李振翩纪念馆”,家乡娄星区将其母校“本源学校”更名为“振翩学校”,并设立“李振翩奖学基金”。

他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中国的抗癌药剂》、《中国的中草药》、《李氏——里弗斯病毒疫苗培养法》等医学专著。

1984年11月16日晚,癌症夺去了李振翩的生命,终年86岁

人物生平编辑本段

志存高远

毛泽东会见李振翩及其夫人(1973年)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在湘乡县我那自己的小天地里,我早已感受到乡村同胞所受的痛苦,意识到必须尽力帮助他们。” ——李振翩

1898年10月16日,李振翩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乐善乡(现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石埠村)的一个没落的乡宦家庭,7岁入私塾读书,后来进了李家祠堂改成的泰山学校(即现振翩学校)学习,接触到了进步的革命思想,知道了有关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消息。李振翩从小忧国忧民,他少年时代就有过三次“革命行动”:一是带头剪去了辫子;二是多次劝阻母亲不要给姐姐们缠足;三是拒绝了家里的包办婚姻。

1915年,李振翩进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湘雅求学的那段时间,正值连年军阀混战。1919年初,毛泽东从北京回到长沙,从事学生运动,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湘雅学生,出版发行了《学生救国报》,后改名为《新湖南》周刊。正在这时,《湘江评论》被反动军阀张敬尧查封,《新湖南》从第三期开始由毛泽东接办。此间,李振翩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李振翩还接受了毛泽东的邀约加入了新民学会,积极参与了新民学会的有关活动。

1919年底,湘雅学生会再度组织学生罢课,与长沙市其他学校的学生一道发起抵制日货、检举奸商、反对当局镇压学生运动,随即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并组成了以毛泽东为团长,有湘雅学生李振翩、高也愚、张维等参加的“驱张请愿团”赴京请愿,终于将张敬尧驱逐出湖南。在这次运动中,李振翩上下串连,左右呼应,十分活跃。由于他们的“过激”行为,险遭反动军阀杀害。

献身医学

“中国的受难者我见得太多了——瞎子、瘸子以及痢疾、霍乱、天花、饥饿所造成的种种后果。我深深地知道它们是我的头号大敌。我要学医,用医术来和这些敌人斗争。” ——李振翩

毕业实习期间,李振翩遇到了正在协和医院住院的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欣然为之题赠“学成致用”。1925年6月,李振翩以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皆第一名毕业,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还被授予一枚金质奖章。

李振翩立志献身医学,济世救民,终于成为誉满全球的细菌学家和病毒学家。

1926年,李振翩在卡尔坦布鲁克指导下研究霍乱病毒,并取得显著效果。

1930年,李振翩与汤姆·里弗斯在《医学实验》杂志发表论文,标志着“李氏——里弗斯”病毒疫苗培养法成功,这为病毒疫苗的制作开辟了道路,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

他与黑伯尔一道发明了把血清注入了脊髓的“李氏一黑伯尔”脊椎内注射法(LH脊内技术),标志着对小儿麻痹症第三种类型的毒株被征服。

他研究发现了小儿麻痹症病毒,并同谢菲尔一道研制出防止小儿麻痹症的“李氏一谢菲尔”疫苗(或称LS-C)并在全世界推广,有效地控制了小儿麻痹症的发生与流行,这是对医学界和人类健康作出的重大贡献。从此他的名字与小儿麻痹症永远联系在一起。

他1968年退休后,从事抗癌研究工作,他根据自己吃海味食物增进健康的经验,认为海洋动植物有5种重要的抗致癌机理。

投身抗日

如果我自认为是个爱国者,我必须作为不仅仅是中国这个国家的公民,而应作为世界这个大团体的公民。这的确是个唯一的团体,在这个团体里,真正的敌人——战争,应连根铲除。从那一刻起,这就成了我的信念。 ——李振翩(1937)

1931年末,李振翩夫妇回到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振翩同其他爱国志士一道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斗争,随国防医学院辗转于南京、广州、桂林、安顺等地,除了担任细菌学、血清医疗制造研究所所长外,还几度代理校长。

李振翩任血清研究所所长期间,中共南方局决定派西南联大总支书记、李振翩堂弟李振穆前往贵州重建党的组织。李振翩知道后热情地支持了他,安排其在血清医疗制造研究所当了一名技佐,并改名为李志浩。一年后,李志浩又改名被派往内迁遵义的浙江大学继续从事学生运动。

1941年-1942年,安顺地区流行霍乱,李振翩率助手们全力灭菌防病,制止了城内霍乱流行,使2000余民众幸免于难。

此外,时任陆军医学院的李振翩建议教育部选送500名学生赴美学医,得到时任教育部部长陈立夫采纳。500名学生中有近100名学生是陆军医学院选送的。为此,李振翩为学生们请了专门的英语教师,还自掏腰包把到重庆的租车费凑足。

1945年底,时任上海国防医学院血清疫苗研究所所长李振翩奉命接收侵华日军1644细菌战部队设在南京的细菌工厂,仅发现的数万吨培养基就足以制造致命的细菌三万CC。

和平使者

周恩来与李振翩等人合影
我并没有忘记中国,我决心要尽一切可能为我的祖国服务! ——李振翩

抗战胜利后,李振翩一家到了南京。当时正值国共和谈开始,李振翩应后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将军之邀,协助司徒雷登,在国共和谈中担当和平使者。1948年,李振翩到中央大学细菌学,一心仍想用科学救国、建国,他与几位友人组建了“中国科学促进会”。

1948年底,根据中美文化交流协议,美国国务院邀请李振翩夫妇去美国。以后,毛泽东曾多次打听李振翩的去向,后来听说他去了美国,便捎信希望他能回来看看。

70年代初,中美两国刚刚突破20多年的隔绝状态,李振翩就热切的向往祖国。1972年10月,中国医学代表团访美,代表团成员林巧稚大夫向李振翩夫妇转达了毛泽东主席的问候和邀请他们访华的心愿。

1973年8月2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自己的书房里,亲切地接见了李振翩夫妇,握着五十年不见的老同学的手,久久不放,两人沉浸在缅怀往事之中,并对中美关系坦诚交换了意见,此次会见长达90多分钟。

美国前总统布什与李振翩合影
毛主席问李振翩要不要钱?李说不要。毛主席又问他要别的东西不?李也说不要。李振翩说:“我回来不是向你要东西的,而是想劝你同美国友好。”毛主席又问李喜欢吃什么菜?还专门派人将自己菜园里种的苦瓜和冬苋菜等新鲜蔬菜送到了李振翩下榻的北京饭店,请他品尝家乡风味。老朋友的这种深情厚谊,使李振翩非常感动。毛主席逝世后,他沉痛地写道:“仰望巨星今不见,长使世人泪满襟。愿化悲痛为力量,加紧服务为人民。”处处都表现出他热爱祖国和人民领袖的感情。此前,周恩来总理于7月29日会见了李振翩夫妇。周总理首先对抗战期间李振翩在贵州掩护我党地下工作者一事表示感谢,并回忆起27年前,汤汉志女士与邓颖超同志在南京一次酒会上见面时的情景。1975年6月和1978年6月,李振翩夫妇又两次回国参观,分别同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李振翩最后一次回国时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他不辞辛苦,想为中美友好做点事情;这时,毛泽东已经去世,他瞻仰了毛泽东的遗容;看到毛主席的事业后继有人,感到十分欣慰。

李振翩先后三次回国,每次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件大事上:第一是增进中美医学科学的交流。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医学知识与经验,把美国和他本人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传授给了中国医学界,同时又把中国医学研究的成果带回美国。第二件事是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

1984年11月16日晚,癌症夺去了李振翩的生命,终年86岁;19日,时任中国政府总理赵紫阳从北京发去唁电,时任美国副总统布什亲自打电话表示哀悼。华盛顿地区举行了有200余人参加的追悼会。

为了纪念这位世界知名的优秀科学家、全美华人的杰出代表、炎黄子孙的优秀儿子,中美两国建立了李振翩基金会,并在北京、长沙、广州、成都、昆明先后设立了分会。湖南长沙建立了“李振翩纪念馆”。

家乡人民怀念他,1987年,将其启蒙母校娄星区万宝镇江溪村的本源学校命名为“振翩学校”,并设立了“李振翩奖学基金”。

人物佚事编辑本段

李振翩与毛泽东

李振翩是毛泽东同志的挚友;早在伟大的五四运动革命浪潮中,李振翩和毛泽东同志相识、相交。在旧中国,李振翩目睹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他同富有正义感的热血青年张维、龙毓莹等先后办了《学生救国报》、《新湖南》杂志,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后来这个刊物改为有毛泽东同志参与主编的《湘江评论》,毛泽东同志在1918年至1919年由北京回到长沙考察和领导学生运动,号召湖南学生会、各界联合会、同乡会等组织发起“驱张(敬尧)运动”,并赴京请愿。李振翩作为湘雅医学院的学生代表,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他们来往频繁,交往甚密。李振翩是进京“驱张请愿团”的代表之一,代表民意,慷慨陈词,要求当局撤办张敬尧,经过反复的斗争,甚至险些被杀害,但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毛泽东同志去上海,李振翩继续在湘雅学习。当他们分手时,李振翩给毛泽东同志的信说:“你从事政治活动,我则专心医学,将来重逢。”

他们分别几十年,但毛泽东同志一直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1945年李振翩在贵州,毛泽东同志去重庆时托张维给他捎信,惜没有收到。1956年毛泽东同志又问过湖南来北京开会的医学家魏曦:李振翩在哪里?魏告称,在美国。70年代初,中美两国突破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1972年10月中国医学代表团访问美国,毛泽东同志又托代表团成员林巧稚给李振翩捎话。当中国医学代表团出席华盛顿美国各界的欢迎酒会时,林巧稚同李振翩和他的夫人汤汉志见了面。林巧稚和汤汉志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老同学。林巧稚转达了毛主席的问候和对他们的访华邀请。

仅隔半年多,1973年7月李振翩和夫人以及其他几位美国朋友来到了北京,实现了他多年来热切向往返回祖国,看看新中国变化和发展的心愿。

1973年8月24日傍晚,李振翩夫妇乘车进了中南海。一见面,毛泽东和李振翩握着手久久不放。毛泽东想起1946年曾经接到李振翩的一封信,便说:“我接到了你的信,但你没有通讯地址,我没法回信。另外,你的信是用国民党的信笺写的。”等毛泽东说完,李振翩就向毛泽东介绍:“主席,这是我的夫人汤汉志,她也是学医的……”李振翩接着风趣地说:“主席,我们分离了几十年,请你看看我究竟娶了个什么样的夫人!”

“噢,你们夫妇都是医学家,志同道合,真是天生的一对呀!”说着,毛泽东伸出大手和汤汉志亲切地握着手,问道:“在美国有多少华人?”

汤汉志回答:“2万5千人。”

“怎么?”毛泽东有点疑惑地说,“杨显东告诉我说是5万……”

李振翩担心汤汉志与毛泽东争辩,赶紧插嘴说,“噢,主席说得对,是5万。”汤汉志转变话题问道:“主席,您没有上过正规的军事院校,怎么成为这样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呢?”

毛泽东笑着说:“外面传说我主要依靠两部中国古书:一部是《三国演义》,另一部是《孙子兵法》。但在那战争年代,我那么忙,哪有时间读书呢!”

毛泽东说着又将话题岔到忆述往事上。他风趣地说:“振翩,我们是湖南老乡,你家和我家相隔只有30华里。你说话的声音像水牛叫一样,我给你起个外号叫‘水牛’。我们湘潭人素有狡猾的名声,你便叫我外号‘水老倌’,说我是个机灵鬼……”毛泽东的趣话逗得他们夫妇笑了。

“主席,您比我大五岁,您的活动能力很强,您像一块磁石把我们都吸引到您的身边了。”李振翩忆述说,“我们同学都认为您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具有一个伟大的融合者的协调能力,而这种品格正是我们所缺乏的。第一次见面时,您的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和李振翩接着谈到湖南学生驱逐张敬尧运动的往事。

谈到这里,毛泽东忆述说:“振翩,你那时最勇敢,带领驱张请愿团到北京,大步迈进总统府大楼,递交驱张请愿书。当时的总统是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实权却操在皖系军阀首领、总理段祺瑞手里。段祺瑞和张敬尧同属皖系,是一丘之貉,显然段祺瑞不会屈从请愿学生的压力,把张敬尧搞下台罗!他们对学生运动疯狂进行镇压,在通缉13名主要闹事者时,把你的名字列为名单之首,悬赏要你的脑袋,却把我毛润之的名字漏掉了,使我乘机逃脱了虎口。”

李振翩想了想说:“主席,那次驱张运动,就充分表现出您的杰出组织才能啦!我们新民学会会员,经常一起到江边漫游,任清风吹拂,抒报国之志。有一次,大家凑了20个铜板,买了一些肉和湖南出名的苋菜,烧好后大家一起会餐,吃完后一起到江边合影留念。”

作为医学专家,汤汉志观察毛主席气色不好,便询问起主席的健康情况。毛泽东向她讲了自己的病症,汤汉志取出听诊器听他的胸部,并向他推荐了一些药疗方法。

他们畅谈了3个小时,李振翩觉得应该告辞了。毛泽东劝阻说:“天还不晚,不必着急,我们还有许多心里话要说嘛!”李振翩夫妇三次想走,都被毛泽东拦了回来。他们用湖南家乡土话交谈,追忆在湖南乡村的简朴生活,谈到在长沙吃过的几种蔬菜。李振翩问毛泽东现在喜欢吃什么菜,毛泽东说:“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冬苋菜和空心菜。”李振翩说:“我也很喜欢吃这两种家乡菜,可惜在我住的地方买不到啊!”不觉已是深夜11点,他们终于握手告别了……

临别时,毛泽东关心地问他们需要什么,李振翩婉言回谢:“主席,我们什么都不需要,这次荣受主席接见,叙旧谈心,余愿足矣。主席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莫过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啊!”

李振翩夫妇到宾馆后,正当他们准备上床睡觉时,门外有人敲门。毛泽东派来的两位代表站在门口,提着满满一篮子湖南蔬菜,告诉说:“毛主席给你们送来的告别礼物。”他甚至还让人关照饭店厨师,说明这些湖南蔬菜的做法。

李振翩夫妇回美国后,发起和组织了“全美华人协会”和“美中医学科学中心”。为中美学术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做出了贡献。

附件列表


0

本站全部内容禁止商业使用。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均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NC-SA 3.0 CN)许可协议下提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林恩·马古利斯    下一篇 大卫·巴尔的摩

参考资料

[1].  青年毛泽东之路:摆阵潮宗街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225/c85037-23946132.html
[2].  美籍华人李振翩生前学术手稿将捐赠   https://www.chinanews.com.cn/zgqj/2013/02-28/4604969.shtml
[3].  毛泽东与老朋友李振翩的交往及其轶事   http://www.ldlz.gov.cn/%2F/ShowNews.aspx?id=14297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