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荣(计算机学家)
高光荣(1945年-2021年9月),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的学者,被视为数据流体系结构的开拓者,中国计算机科学家。
2007年,高光荣教授当选 ACM Fellow 和 IEEE Fellow。2013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海外杰出贡献奖”。2007年,高光荣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和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荣誉,也是第一位获得双资深会员的大陆学者。2021年9月,高光荣因病逝世,享年76岁。[1]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
|
人物生平编辑本段
人物经历
1968年,高光荣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80年,在华中科大读研期间出国学习。
1982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
198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的学者。
1987 年,高光荣开始任教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任终身教授,
2007年,高光荣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和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荣誉,也是第一位获得双资深会员的大陆学者。
人物逝世
2021年9月,高光荣已与世长辞,享年76岁。
研究方向编辑本段
高教授的研究集中在数据流模型、并行计算、计算机系统架构、程序分析与优化技术等方面,包括:
(1)针对计算,分析,延展的数据流模型;
(2)基于数据流的多线程编程/执行模型;
(3)计算机系统架构;
(4)基于数据流的编译优化模型;
(5)软件流水线;
(6)程序分析技术。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多年来高光荣教授曾任许多重要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学术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一共培养了52名博士和硕士毕业生,19名博士后。有16名博士和硕士学生和4名博士后在继续培养中。高教授是加拿大蒙特列尔McGill大学ACAPS(高级编译体系结构与并行系统实验室)的创始人和领导者;美国Delaware大学CAPSL(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并行系统实验室) 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发表300多篇论文,在同行评审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中获得多项最佳论文奖。他发起成立了多项顶级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并在大量著名的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上(如 HPCA、MICRO、PACT、PLDI、PPoPP、SC、CF、 ICS、IPDPS、MICRO、EuroPar、CASES等)担任会员。
荣誉表彰编辑本段
时间 | 奖项 |
---|---|
2017年 | 第50届 MICRO 会议罗摩克里希纳・劳奖 |
2013年 |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海外杰出贡献奖” |
2007年 | ACM Fellow |
2007年 | IEEE Fellow |
社会任职编辑本段
曾担任过IEEE Concurrency Journal, Journal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和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等杂志的编委,现担任Parallel Processing Letters杂志的编委。
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特拉华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并行系统实验室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并兼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科院客座研究员兼联合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海外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及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高光荣的父母和岳父均为华科附属协和医院老教授。
高光荣的父亲高浴是中国心电学先驱之一,1960年从北京医院调到武汉医学院协和医院(现为华科附属协和医院)。在武汉工作的17年期间,他创办了武汉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成为当时国内第2家心血管专科研究单位。
高光荣的母亲叶怀英在医疗一线工作的62年里,潜心优生研究,顺利接生了成千上万的新生命,并建立了协和医院妇产科优生实验室,为我国培养了首批妇产科研究生。
高光荣的岳父高景星曾任协和医院分管医疗教学的业务院长,其同事至今记得他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对“好医院”所下的定义,那就是“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医院”。
附件列表
本站全部内容禁止商业使用。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均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NC-SA 3.0 CN)许可协议下提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杨涛(计算机学家) 下一篇 莫里斯·威尔克斯(计算机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