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迪赛罗斯(精神病学家)
卡尔·迪赛罗斯(Karl Deisseroth,1971年11月18日-),出生于美国波士顿,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神经学家,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被誉为“光遗传学之父”。[1]
卡尔·迪赛罗斯以发展CLARITY技术和光遗传学方法——即应用机体光学和遗传策略研究正常的神经通路的功能、以及功能障碍的神经和精神疾病而知名。2005年,荣获国家卫生院先驱奖。[2]2011年,获W·奥尔登·斯潘塞奖。 2016年,荣获生命科学突破奖。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
|
人物经历编辑本段
早年经历
迪赛罗斯出生于波士顿,小时候热爱阅读,他自己记得曾经一边骑车一边把书摊在车把上看,然后撞到了停着的汽车上。但他也是个典型的科学儿童。他说:“我常停下来看虫子,思考它们是怎么做决定的。我还常常观察死在路边的动物。”
教育经历
16岁时,迪赛罗斯高中毕业,之后在哈佛大学获学士学位,并于1998年在斯坦福大学获神经科学学位,并在斯坦福医学院完成了医疗实习和精神科住院医师。
科研经历
卡尔·迪赛罗斯和爱德华·博伊登最初钟情的是神经元磁控,重心没有放在光控上。
2003年10月,博伊登再一次查阅文献,期望从中找到灵感,却意外发现纳格尔不久前发表的藻类光受体论文,他经过全面分析,决定重回光控策略,不过这次不再用细菌光受体,而改为藻类光受体。
2004年2月,博伊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迪赛罗斯,并建议尽快与纳格尔合作;3月,双方达成合作协议,纳格尔提供藻类光受体质粒。迪赛罗斯将光受体转入神经元——给神经元装上一双“眼睛”;博伊登则进一步检测装上“眼睛”的神经元在光照后的反应;8月,博伊登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带上“眼睛”的神经元进行电生理活性检测,没想到,第一次试验就大获成功,改装后的神经元受到光照后会快速出现显著的动作电位去极化,意味着它们的活性发生了改变,也就表明神经元活性受到了光的调控。这一成就标志着一个新学科——光遗传学(Optogenetics)诞生,该名词由迪赛罗斯于2006年首次提出,是将遗传学(光受体转入神经元)和光学(神经元光控)二者相结合的一个学科。相关文章于2005年8月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发表,成为该领域的奠基石。
卡尔·迪赛罗斯用光遗传学技术将感光蛋白质注入猴子的目标神经元,当假肢末端的传感器与咖啡杯接触时,发出的信号就会使这些神经元的光源亮起来,许多神经元都会沐浴在这片光亮中,但只有那些做了标记的神经元才会做出回应。
2006年,首次提出光遗传学(Optogenetics),与时年26岁的爱德华·博伊登一起开创光遗传学时代。
荣誉记录编辑本段
时间 | 荣誉名称 |
---|---|
2016年 | 生命科学突破奖 |
2015年 | BBVA Foundation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 |
2015年 | 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
2014年 | 庆应医学奖 |
2013年 | Dickson Prize in Science |
2013年 | Richard Lounsbery Award |
2011年 | W·奥尔登·斯潘塞奖 |
2009年 | Golden Brain Award |
2005年 | 国家卫生院先驱奖 |
以上内容来源于: |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卡尔·迪赛罗斯的妻子是研究儿童脑癌的神经科学家Michelle Monje。
卡尔·迪赛罗斯的父亲因为工作需要辗转于波士顿、波托马克、休斯敦和马林县之间,他也跟着在周游全国中长大。母亲教高中物理和化学,姐姐是整形外科医生,妹妹是临床心理学家。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我知道他非常聪明。可是没认识到闲散得像冲浪好手一样的表面下是如此强烈的创造力和聪慧的劲头,以及如此强烈的发现热情。他的外表几乎掩盖了这些。(神经科学家Rob Malenka评)
在机场,很多人停下来要和他合影,并请他签名。他根本没法穿过会议大厅——那里有太多人在等着他。这和当年人们对披头士的狂热差不多。我意识到,我竟嫁给了披头士,只不过是书呆子们的披头士。(妻子Michelle Monje评)
人物轶事编辑本段
童年趣事
三年级的时候,卡尔·迪赛罗斯发现自己大脑的工作方式非同一般。当时,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人选一首诗背诵。迪赛罗斯打开他的诗选,随便看了一下《未选择的路》(译注:Robert Frost作品),然后举起了手。老师说你得先记住这首诗才行,他说已经记住了,然后背了出来。老师难以置信,那节课剩下的时间里都在让他快速看诗然后背诵。迪赛罗斯说:“变得像马戏团表演了。”
偶然转行
卡尔·迪赛罗斯最初打算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但在精神科一次为期4周的义务轮班后,他改变了主意。他的第一个病人患有分裂情感性障碍,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他把这个人的言谈与《芬尼根守灵夜》相提并论。迪赛罗斯为他开了强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情绪稳定药物,但那个病人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根本无法离开精神科病房。迪赛罗斯感到失望,但又被迷住了。“是未知攫住了我,”他说。“我看清了那一线理解的曙光究竟将出现在多远之外的地平线。”附件列表
本站全部内容禁止商业使用。文本内容除另有声明外,均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NC-SA 3.0 CN)许可协议下提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克利福德·威廷汉姆·比尔斯(精神病学家) 下一篇 默菲加德纳(精神病学家)